中国体彩网

图片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大决策预公开
索引号
11511100MB1D75786W/2023-00064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顺庆区生态环境局
成文日期
2023-03-15

南充市顺庆生态环境局中国体彩网征求《南充市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公众意见建议的公告

时间:2023-03-15 | 来源:南充市顺庆生态环境局

????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经深入调研,我局组织编写了《南充市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年-2030年)》,现已完成初稿编制,面向大众征求意见,征求时间为2023年3月15日-4月15日。

????如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通过以下途径反馈:

????邮箱:405995018@qq.com

????电话:0817-2720236


南充市顺庆生态环境局

2023年3月15日

附件:

南充市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

顺庆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挥部成员名单

指挥长:蒲鹏程 区委书记

唐粼波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

执行指挥长:何 铮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宋 敏 区政府副区长

副指挥长:何 淼 区委常委、副书记

田 丽 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赵光学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杨 蒈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杜 彬 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

王 华 区委常委、区人武部部长

李 波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张益萍 区政府副区长

刘向阳 区政府副区长

宋 敏 区政府副区长

高彬郎 区政府副区长

何 杰 区政府副区长

成员:唐健波 区委办公室主任

陈 威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张丽君 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李 勇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刘大斌 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尹安林 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刘恩群 区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主任

佘 岭 区委编办主任

文 章 团区委书记

何 进 南充市顺庆生态环境局局长

蹇森国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唐学亭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高 艳 区审计局局长

张 进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何 阔 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局长

 市公安局顺庆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何晓文 区财政局局长

黄 雷 区统计局局长

杨晓宁 区税务局局长

陈红武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王国猛 区城乡建设局局长

谭四成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任建中 区水务局局长

任宇平 区司法局局长

周大勇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向东 区商务局局长

欧维佳 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林海燕 区卫生健康局局长

蒙 东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杨 军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尹 灏 区民政局局长

何思明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周剑兰 区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局长

何姝睿 区行政审批局局长

黄 俊 市西山风景区管理局党组书记

赵国力 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

张建雄 区文明办主任

孙 钢 区地方志办主任

王 鸿 交警一大队大队长

王国聪 交警四大队大队长

王徐雅行 南充市顺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小东 南充市顺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

前 言

顺庆区依嘉陵江而建,具有良好的滨江生态优势、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近年来,顺庆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产业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7.4:48.1:44.5调整为2021年的6.1:37.9:56.0,“十三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7.6%;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比2015年提升了21.9个百分点,“一江四河”水质全面达标,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加快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和市委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系列工作安排,按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环生态〔201976号)以及2021年修订版,《四川省省级生态县管理规程》《四川省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川办发〔202162号)等最新要求,编制《南充市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作为顺庆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一、建设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建设基础

地理区位优势突出。顺庆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城市群的核心地带,是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秦巴山区、成渝经济区、川陕革命老区的重要次级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明显。顺庆区基本形成了以兰渝铁路、成南铁路、南充绕城高速、兰海高速、绵西高速为主骨架的交通走廊;全区通航里程81公里,现有客运码头2个,渡口2个;距高坪机场仅5公里,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良好的区位优势为顺庆区加强区域联动,拓展辐射联动发展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自然山水与文化资源具有特色。顺庆区城市依嘉陵江而建,区内有一江四河(嘉陵江、潆溪河、芦溪河、渔溪河、西充河)的天然水系,拥有良好的滨江滨水生态特色,为顺庆区做优嘉陵江这篇“水”文章,打造诗意栖居的宜居城市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区内有近代开国名将罗瑞卿、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作者陈寿等历史名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澜旧居纪念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充天主堂、南充奎阁、南充市解放纪念碑、罗瑞卿故居等,“三国文化源,千年顺庆府”的文化旅游品牌享誉中外,为顺庆区打造特色生态文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明显。顺庆区以“守护碧水蓝天”为目标,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推动燃煤锅炉整治,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2.5%,比2015年提升了13.8个百分点;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建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站)20座,新(改)建污水管网46.6公里,潆溪河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Ⅲ类,“一江四河”(嘉陵江、西充河、潆溪河、芦溪河、渔溪河)水质达标率100%。大力推进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5年新增绿化林地1140公顷。顺庆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本底基础。

绿色经济发展成果突出。顺庆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7.4:48.1:44.5调整为2021年的6.1:37.9:56.0,实现了“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成为南充市唯一第三产业占比过半区县,现代服务业成为支柱,获评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推进传统工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实施中科九微、华讯方舟、德尔博睿川东北区域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150%。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品牌农业,建成优质粮油、商品蔬菜、特色经果等产业基地20万亩,创建“三品一标”84个,获得“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

城乡人居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全区建成标美大道37条,城市公园12座,升级道路(背街小巷)28条,滨江大道、西华大道综合改造获评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城乡公交、集中供水、医疗卫生、治安联防、环境整治“五个一体化”基本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区建成幸福美丽新村86个,创建省级“四好村”34个、市级“四好村”62个、区级“四好村”62个,创建国家卫生乡镇1个,成功入选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舒适之城。

(二)存在问题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大气环境方面,顺庆区PM2.5浓度尚未达标,外部受地理因素影响,川东北区域性污染传输对顺庆区影响较大,同时作为南充市主城区,常住人口多、机动车保有量大,内部也面临着建筑工地扬尘监管难、餐饮油烟扰民治理难、秸秆禁烧工作管控难、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难、“散乱污”企业出现反弹等挑战,要实现持续稳定改善难度较大。水环境方面,受季节原因河流水量减少,以及上游输入性污染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顺庆区市控河流断面仍有个别时段达标不稳定的情况,2021枯水期部分月份西充河彩虹桥断面和潆溪河多扶断面存在氨氮超标的情况,方家店溢流堰断面存在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超标的情况。

环保基础设施亟待提档升级。顺庆区地下管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布局,老旧城区截污干管建设相对滞后,且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滞后,尚有88条街道存在雨污未分流。部分乡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仍滞后,部分场镇未实现雨污分流,导致乡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同时部分管网沉降破损、村民截污农灌等现象仍存在。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亟待提升,顺庆区中心城区现有生活垃圾压缩式中转站3座,垃圾压缩处理能力不足,且各中转站之间跨度较大,布局有待优化,城西北以及潆华片区近20平方公里范围内无垃圾中转站,存在中转站超负荷运转现象。

自然生态保护整体不足。受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顺庆区森林资源本底偏少,且以人工栽植培育为主,2021年森林覆盖率为35%。同时区内优良林分资源少,总面积仅0.0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荆溪街道、金台镇和芦溪镇,林分质量亟待提高。顺庆区属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41%,水土流失较严重。在嘉陵江岸线管控方面,仍存在乱占、乱堆等违规违法行为,要实现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存在较大的挑战。

生态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顺庆区产业规模整体偏小,农业品品牌化建设和精深加工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区内小型工业企业占比达80%以上,能源消耗仍以煤炭利用为主,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区内生态产品价值挖掘不充分,全区生态本底优势仅停留在嘉陵江水系多的数量层面,富集的水生态资源自然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特色文化融合尚不足,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的步伐需加快。

(三)机遇挑战

1.重大机遇

开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当前的中心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特征,对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各地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方实践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可为顺庆区建设生态文明样板区提供根本遵循。

双碳”战略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机遇。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双碳”背景下,将节能减碳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将有利于顺庆区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构建低碳交通和运输体系,倡导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成就。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成渝地区“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顺庆区是南充市的主城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居中国体彩网:第一,承担着“奋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助推南充建成“成渝第二城”的重要使命。这为顺庆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交流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争取中国体彩网政策支持和更好产业布局,联动川东北区域、融入成渝地区打造相对完整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参与区域合作提供了契机。绿色协调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则,区域间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将进一步常态化,有利于顺庆区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阶段。

临江新区建设带来重大利好。2020年省级新区南充临江新区成功获批,顺庆片区规划建设面积占48%,经济总量达到50%,是南充临江新区的主阵地、主战场,将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有利于打造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开放新高地。顺庆片区提出建设成渝北翼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产城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嘉陵江流域绿色发展引领区和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合作新高地的主战场等建设目标,有助于全区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面临挑战

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空间有限。顺庆区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00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0.55%,主要涉及嘉陵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主要涉及西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崇仙境森林公园和嘉陵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处,总面积约为8.18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51%。全区重要生态空间面积小且较为分散,进一步拓展生态系统空间,提升城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发展空间受限。

城市发展对环境治理能力提出更高需求。顺庆区新兴产业发展规模不大,正处于产业转型攻坚期、高质量发展关键期,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对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污染减排和节能降碳双重压力。城镇化进程将加剧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对污水、垃圾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将进一步提高。顺庆区内嘉陵江沿岸分布着部分城镇聚居点和饮用水水源地,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较大,水环境及岸线管控难度大,在农药化肥减量、畜禽粪污防治和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管理等方面具有挑战。

二、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美丽四川的战略部署和南充市建设嘉陵江绿色生态经济带示范市的战略目标,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聚焦“主城功能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宜居宜业示范区”三大发展定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挖掘培育特色生态文化,打造嘉陵江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二)战略定位

建设川东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产业绿色转型为重点,坚持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强化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构建具有顺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川东北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顺庆模式。一是以品质提升和品牌化建设为重点,做美都市休闲旅游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打造成渝北部消费中心核心区;二是以临江新区建设为抓手,发展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三是按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思路,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绿色化水平,打造成渝北部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大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川东北地区“两山”转化提供顺庆样板。

建设嘉陵江畔高品质宜居典范城。积极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以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品质提升为重点,打造嘉陵江畔高品质宜居典范城。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水环境治理巩固战等为重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嘉陵江为重点推进沿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持续实施森林提质工程;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推进公园、湿地、绿地等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川北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彰显山水城市特色,打造“丘陵起伏、江河交错、林田相依”的美丽顺庆画卷。

(三)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人为本,生态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生态惠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出发点,以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精准科学施策,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需求,努力提供中国体彩网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党政主导、共建共享。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顺庆区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制度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中,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企业和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体。

统筹协调、分步实施。按照着眼长远、总体规划,立足现实、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分阶段推进省级生态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强化目标、任务、措施等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顺庆区辖区范围,面积为542.46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街道办事处(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东南街道、新建街道、舞凤街道、华凤街道、和平路街道、潆溪街道、荆溪街道、西山街道、搬罾街道)、6个镇(共兴镇、金台镇、芦溪镇、李家镇、双桥镇、渔溪镇)、1个乡(新复乡)。

(五)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2021年。

规划期限为:2022-2030年,其中:

2022-2025年为规划近期,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阶段,2023年各项指标达到省级生态区标准要求,2025年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考核标准。

2026-2030年为规划远期,即巩固提升阶段。

(六)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2030年,形成与顺庆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统筹城市更新和美丽新村建设,全面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打造高品质宜居幸福城;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形成;持续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阶段目标

近期(2022-2023年):分阶段推进省级生态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林草覆盖率达到40%,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100%;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积极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到2022年各项指标达到省级生态区建设指标要求,2023年全面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考核标准。

远期(2026-2030年):巩固提升创建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更加协调,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建成川东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嘉陵江畔高品质宜居典范城。

(七)建设指标

1.四川省省级生态区建设指标达标情况

根据《四川省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四川省省级生态区建设指标包括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6方面35项建设指标。对2021年顺庆区指标现状值进行分析评估,32项指标达标,3项指标未达标,指标达标率91.4%24项约束性指标中有3项未达标,达标率87.5%11项参考性指标全部达标。

1 顺庆区省级生态区建设指标表

领域

任务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指标

属性

现状值

是否

达标

2025

2030

(一)

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

1

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

-

制定实施

约束性

正在编制

持续实施

持续实施

2

党委政府部署生态文明建设重大

目标任务情况

-

有效落实

约束性

有效落实

有效落实

有效落实

3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20

约束性

乡镇:32.3

街道:27.6

>20

>20

4

河(湖)长制、林长制等

-

全面实施

约束性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二)

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与改善

5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约束性

COD718.64吨,

氨氮:127.54吨(无考核任务);

NOx66.65吨,VOCs7.13吨(考核任务为NOx4.8吨,VOCs13.8吨)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6

环境空气质量

优良天数比例

PM2.5浓度

%

微克/立方米

达标且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92.5(考核≥92.1

37.7(考核≤37.8

达标且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达标且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7

地表水环境质量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V类水体比例

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

%

-

100

0

完成上级考核任务

约束性

100

0

无黑臭水体

100

0

完成上级考核任务

100

0

完成上级考核任务

8

地下水环境质量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约束性

无监测点位

(无考核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9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

≥60

约束性

63.0

保持稳定

保持稳定

10

声功能区划调整

-

完成区划调整工作

约束性

完成区划调整工作

持续落实

持续落实

11

森林覆盖率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约束性

34.92,增长0.47%(考核:增长0.4%

≥40%,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41.7%,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12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约束性

不涉及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13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物种调查评估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外来物种入侵

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

-

%

-

-

开展

≥95

不明显

不降低

约束性

部分开展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开展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开展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三)

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1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

-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参考性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15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

100

约束性

100

100

100

16

列入名录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参考性

原南充炼油厂地块完成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无考核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17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建立

约束性

建立

建立

建立

(五)

空间格局优化

18

自然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

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

-

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评估结果为良以上

约束性

3.00平方公里

8.18平方公里

未评估

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评估结果为良以上

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评估结果为良以上

19

违规开发利用水域岸线程度

≤20

约束性

2

≤20

≤20

(五)

资源节约与利用

2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0.367,下降1.7%

(考核:“十四五”下降14%

十四五”下降14%;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2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完成上级规定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32.6,下降7.65%

(考核:较上年下降)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22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

%

完成上级规定目标任务

参考性

16.55(无考核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目标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目标任务

(六)

产业循环发展

23

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同比增长率

%

保持稳定或持续增长

参考性

47.22

保持稳定或持续增长

保持稳定或持续增长

24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秸秆综合利用率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农膜回收利用率

%

≥90

≥75

≥80

参考性

90.03

91.19

84.53

>90.03

>91.19

>84.53

>90.03

>91.19

>84.53

25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80

参考性

100

100

100

(七)

人居环境

改善

26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

100

约束性

100

100

100

27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100

约束性

100

100

100

28

城镇污水处理率

%

≥85

约束性

87.2

>87.3

>87.3

29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

约束性

100

100

100

30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约束性

52.14

(考核:52.14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八)

生活方式

绿色化

31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70

参考性

97.36

≥70

≥70

32

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

%

建立

参考性

建立

持续完善

持续完善

(十)

观念意识普及

33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

100

参考性

100

100

100

34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

≥80

参考性

93

≥80

≥80

35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

≥80

参考性

97

≥80

≥80

2.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指标达标情况

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修订版)要求,顺庆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共35项,包括约束性指标19项、参考性指标16项。对2021年顺庆区指标现状值进行分析评估,共有33项指标达标,2项指标未达标,指标达标率为94.3%19项约束性指标中,有1项未达标,达标率95.0%16项参考性指标中,有1项未达标,达标率92.9%

2 顺庆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表

领域

任务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指标

属性

现状值

是否达标

2025

2030

(一)

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

1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

制定实施

约束性

正在编制

持续实施

持续实施

2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

有效开展

约束性

有效开展

有效开展

有效开展

3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20

约束性

乡镇:32.3

街道:27.6

>20

>20

4

河长制

-

全面实施

约束性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5

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

%

100

约束性

100

100

100

6

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开展

参考性

开展

开展

开展

(二)

环境质量改善

7

环境空气质量

优良天数比例

PM2.5浓度下降幅度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92.5(考核≥92.1

-2.17(考核:浓度≤37.8微克/立方米)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8

水环境质量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提高幅度

V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

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保持稳定


无劣V类水体

无黑臭水体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三)

生态系统保护

9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

≥60

约束性

63.0

保持稳定

保持稳定

10

林草覆盖率

%

32.8

参考性

35.32

37

37.3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外来物种入侵

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

-

≥95

不明显

不降低

参考性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四)

环境风险防范

12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

100

约束性

100

100

100

1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

建立

参考性

建立

建立

建立

14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建立

约束性

建立

建立

建立

(五)

空间格局优化

15

自然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约束性

3.00平方公里

8.18平方公里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16

河湖岸线保护率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参考性

12.18

(无考核任务)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六)

资源节约与利用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0.367,下降1.7%

(考核:“十四五”下降14%

十四五”下降14.1%;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1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完成上级规定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32.6,下降7.65%

(考核:较上年下降)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19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

%

≥4.5

参考性

16.55(无考核任务)

≥4.5

≥4.5

20

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

化肥利用率

农药利用率

%

≥43

参考性

未达标(无统计数据)

未达标(无统计数据)

≥43

≥43

≥43

≥43

(七)

产业循环发展

21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秸秆综合利用率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农膜回收利用率

%


≥90

≥75

≥80

参考性

90.03

91.19

84.53

>90.03

>91.19

>84.53

>90.03

>91.19

>84.53

2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

%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参考性

保持稳定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八)

人居环境

改善

2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

100

约束性

100

100

100

24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100

约束性

100

100

100

25

城镇污水处理率

%

≥85

约束性

87.2

>87.2

>87.2

26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50

参考性

75

>75

>75

27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

约束性

100

100

100

28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

%

≥80

参考性

100

100

100

29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约束性

52.14

(考核:52.14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九)

生活方式绿色化

30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50

参考性

97.36

≥50

≥50

31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

-

实施

参考性

实施

持续实施

持续实施

32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

≥80

约束性

86.01

≥80

≥80

(十)

观念意识普及

33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

100

参考性

100

100

100

34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

≥80

参考性

93

≥80

≥80

35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

≥80

参考性

97

≥80

≥80

三、规划任务与措施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加快构建国土空间绿色发展格局

构建“一带三屏,七廊多斑”生态保育屏障。一带:即嘉陵江生态保护修复带,以嘉陵江生态走廊为主体,串联嘉陵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嘉陵江饮用水源地和嘉陵江四、五水厂饮用水源地,加强岸线保护修复、水环境保护和水源涵养,筑牢嘉陵江岸线生态保护防线。三屏:即崇仙境、大垭口森林生态屏障,玉皇岭、狮子岩森林生态屏障,西山、青龙山森林生态屏障,依托优越的山林资源,打造辐射全区的三片城市森林生态绿楔,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设顺庆区中央生态保育屏障。七廊:即渔溪河、芦溪河、倒石桥沟、潆溪河、多扶河、扬家河、西充河七条嘉陵江主要支流生态廊道,加强岸线防护林建设和滨江带打造,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多斑:以中央森领公园、大营山公园、桑树坝湿地公园、黄洞沟生态公园和樱花谷生态公园,以及桂花水库、永丰水库等重要湖库为基础,加强山林、水源保育,打通多个重要生态节点,构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多级生态斑块。

构建“一片三带多点”农业发展格局。一片:以李家镇、双桥镇和共兴镇为核心建设优质粮油产业片。三带:以搬罾街道、渔溪镇、金台镇、芦溪镇为核心建设城郊蔬菜产业带;以搬罾街道、金台镇、芦溪镇、潆溪街道为重点,建设葡萄、柠檬、猕猴桃、草莓、晚熟柑桔等特色水果产业带;以华凤街道和新复乡等乡镇街道为重点,建设特色、观赏和药用花卉林木产业带。多点:依托现有蔬菜瓜果基地、粮油基地、中药材基地、花卉林木基地和养殖基地,构建多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主题公园。

构建“一核两心双轴双圈”城镇空间格局。一核:以顺庆中心城区为中心,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总部经济,增强人口要素集聚能力、商业服务对外辐射能力,形成顺庆区城市发展核心。两心:以李家镇、芦溪镇两个镇为中心,推进重点镇建设,串联中心城区,形成能够带动全区发展的重点镇中心。双轴:依托滨江大道、临江大道、潆马路,串联顺庆老城、拥江新城和芦溪、李家两个重点镇,布局商业、商务、行政、教育、体育、医疗等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纵向城市发展主轴;依托G212、高新大道,在南充高新区集聚新材料、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企业,打造横向城市发展次轴。双圈:分类推进综合型、工贸型、商贸型、旅游型和农贸型特色小镇建设,在北部形成以李家镇、芦溪镇、双桥镇为主的城乡融合示范圈,在南部形成以中心城区、渔溪镇、金台镇、共兴镇和新复乡为主的城乡融合示范圈。

2.严守“三条控制线”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顺庆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划定3.0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占幅员面积的0.55%。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勘界定标,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数据台账。加强崇仙境森林公园和嘉陵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空间管制,严禁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开发活动,加强自然生态修复和水生态保护,强化水土流失防治,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在顺庆区北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42.30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6.23%。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性保护,从严管控非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区、镇、村、组四级耕地网络化监管巡查体制,强化护田行动和卫片执法。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最新成果,划定98.33平方公里的城镇开发边界,占幅员面积的18.13%,主要涉及中心城区12个街道。严格城镇开发边界管制,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安排非农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北部新区、临江新区建设用地,兼顾共兴镇、金台镇等中心城区周边城镇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公共设施、生态建设等民生用地。科学预留一定比例的留白区,为未来发展留出开发空间。

3.加强岸线管控

严格管控岸线开发利用。根据嘉陵江岸线功能区划分成果,加强5.65公里保护区和19.02公里保留区的保护。严格16.61公里岸线控制利用区项目准入,实施差异化管理。加快推进潆溪河、渔溪河、西充河、芦溪河岸线功能区划分工作,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嘉陵江干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增、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

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持续推进长江流域渔民退捕转产和禁捕工作,严格落实全域砂石禁采制度,因地制宜建立清水生态岸线,严格涉河项目审批,加大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违规临河跨河穿河建筑物和设施、违规水上运动和旅游项目的整治清退力度。

4.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管控。依据国家和四川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对功能属性单一、管控要求明确的生态空间,按照生态功能属性的既有要求管理;对功能属性交叉、且均有既有管理要求的生态空间,按照管控要求的严格程度,从严管理。管控要求类别主要体现为空间布局约束,严格生态环境准入。

加强重点管控单元监管。对顺庆区中心城区、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重点管控单元,严格环境准入要求,禁止新引入金属冶炼、水泥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焦化、黄磷、石化化工、皮革、印染、化学制浆造纸、除分装以外的医药等企业。加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以南充市正达化工研究所、南充炼油化工厂、南充石达化工有限公司、顺庆区永业石化厂为重点,加强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

(二)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生态安全体系

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线图研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重要举措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及配套机制,建立健全电力、建筑等行业领域能耗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加强重点用能单位、大型公共建筑和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在线监测。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组织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推动建立县级能源平衡表和能源活动碳强度核算体系。深入挖掘存量项目节能减排潜力,实施能耗等量或减量替代。加大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进建材、砖瓦等行业工艺技术升级,鼓励利用工业固体废物、转炉渣等非碳酸盐原料开展水泥生产原料替代。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含氟温室气体和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控制农田和畜禽养殖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甲烷排放控制及回收利用。

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积极应对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鼓励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倡导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广铺装人行道透水砖、建设功能调蓄公园和绿色屋顶等,增强城市容纳雨水和排涝能力,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健全极端气候事件预测预警应对机制,加强气候灾害管理,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升城市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2.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健全大气环境综合管理体系。协同开展PM2.5O3污染防治,制定加强PM2.5O3协同控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明确控制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推动城市PM2.5浓度持续下降,有效遏制O3浓度增长趋势。逐步推进“一园一策”废气治理,持续开展“散乱污”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强化“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探索建立跨区域治理新模式。

加强PM2.5VOCs协同治理。以工业源污染防控为重点,按照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管控规定,对全区涂料制造企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相关要求,持续推进砖瓦等落后产能淘汰或转型升级,鼓励建材、电子配件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技术工艺改造、燃料替代、资源能源梯级利用等措施。制定VOCs专项整治方案,重点支持塑料板、型材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行业采用先进工艺和环保设施,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加强汽修行业VOCs综合治理。

重点推进城区面源和移动源污染治理。加强城区施工场地扬尘管控,严格落实“六必须、六不准”2管控要求,提高城区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加强城区餐饮油烟治理,开展餐饮企业、食堂、露天烧烤等专项整治。加强烟花爆竹禁限放区域管控,强化秸秆禁烧巡查,继续实施腌腊肉制品环保集中熏制,督促引导清泉寺、西竺寺等宗教寺庙场所禁止燃烧大香、大蜡和纸钱。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实施“车油路”综合整治,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整治,严格管控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3.持续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

系统开展“一江四河”治理。严格落实“一河(湖)一策”3管理保护方案,实施差异化保护治理措施。加快推进嘉陵江流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施排水管网提标改造,重点加强渔溪镇、荆溪街道、搬罾街道、潆溪街道等沿岸乡镇(街道)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和管网建设完善,强化沿岸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加强西充河、潆溪河、芦溪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开展河塘清淤疏浚、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升水环境质量。2025年,嘉陵江顺庆段稳定达Ⅱ类水质以上,4条小流域(芦溪河、潆溪河、渔溪河、西充河)稳定达Ⅲ类水质以上。

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工业企业水污染治理,推动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标升级,以装备制造行业为重点,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确保工业废水排放“全达标”。严格落实“一口一策”4整治要求,以“一江一河”(嘉陵江、西充河)为重点开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推动潆溪河、芦溪河和渔溪河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2023年底前完成西充河所有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防止反黑反臭的长效机制,加快完成建成区新增黑臭水体及反黑反臭水体排查,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定期开展水体水质跟踪监测。

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嘉陵江主城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及桂花湖、嘉陵江凤山和永丰镇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善隔离围栏设施、水源地标志标牌点、水源地视频监控等保护设施,在重要节点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全覆盖。建立饮用水源地常态化监督管理制度,对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周边支流每月不少于1次现场巡查,加强生态环境、水务、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动,严厉打击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规划期内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保持在100%

保障水生态健康。实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加强长江经济带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完善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健全保障生态流量长效机制。以嘉陵江流域为重点,持续开展山坪塘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河湖生态缓冲带,减少对城市自然河道渠化硬化,恢复自然水系防洪、自净等功能。以渔溪河为试点,推动河流湖泊健康评价工作。

4.加强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

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加强农业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耕地,加快组织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对全区37个耕地质量调查点进行实地调查取样与样品检测,开展耕地质量数据库更新评价与成果编制。加强2个省级监测点和2个县级监测点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

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顺庆区疑似污染地块清单、污染地块清单以及修复管控地块清单,实现动态更新。开展原南充炼油厂地块土壤环境详细调查和评估,推进马市铺垃圾填埋场地块修复治理,推动市炼油厂地块修复治理入库。推进重点监控单位周边土壤的监督性监测,督促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加强土壤隐患排查。

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强化一般固体废物处置,鼓励建立布局合理、交售方便、收购有序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收网络,拓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渠道。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优先用于烧结制品及回填等。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转移管理制度,加强南充新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南充坤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四川日上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等265家危险废物备案企业监管。推进顺庆区嘉陵江生活污水污泥处置中心和顺庆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中心建设。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加大对医疗废物的监管力度,实行收集、运输、储存和焚烧管理全过程控制。规划期内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100%

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开展顺庆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合理设置地下水监测点位,推进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综合评估。以工业聚集区、固废堆场、危废暂存场、尾矿库等场地为重点,制定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逐步开展防渗监测评估工作。加快推进加油站地埋油罐、化学品生产企业、畜禽粪污收集池等区域的防渗改造。

5.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科学推进增绿增效行动。以崇仙境森林自然公园、西山风景名胜区和青龙山为重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质工程,加强自然山体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鼓励“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增林等途径,合理拓展造林空间,积极开展公益碳汇林和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调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四旁四边四创”5国土绿化。创新“互联网+义务植树”等模式,持续推广义务植树。确保在规划期内,森林覆盖率逐年有提升。

推进河道生态廊道建设。以嘉陵江水清段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西河沿线生态绿网建设等载体,大力推进沿河防护林带建设,构建以嘉陵江为骨架,潆溪河、芦溪河、西充河、渔溪河以及其他支流为辅的绿色生态廊道防护林体系。加强嘉陵江(顺庆区段)江心岛保护,合理引导中坝、上中坝生态修复,维护岛屿生态系统功能和完整性。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西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崇仙境市级森林公园以及嘉陵江南充段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重点,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加强西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崇仙境市级森林公园和嘉陵江南充段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三处自然保护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加强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鼓励在嘉陵江持续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加强松材线虫病、蜀柏毒蛾监测预防,规范公众野生动物放生行为,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适时开展全区林业及农业外来物种普查。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及矿山生态修复。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新复乡、双桥镇、芦溪镇、李家镇等重点区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对重点工程、矿山企业等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监管。以共兴镇、金台镇和芦溪镇等区域为重点,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推进禁止开采区内历史遗留矿山关停和地质环境治理。

6.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实施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环境风险源、敏感目标、环境应急能力及环境应急预案等数据库,实施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控。完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和跨区域、跨流域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实现重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覆盖,重点针对西充河、芦溪河等小流域,完善环境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编制。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加强应急、公安、水务、交通、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间的应急联动,定期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推进跨行政区域、跨流域和上下游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提高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处置能力。加强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分类分级开展基层环境应急人员轮训,加大企业应急演练频次。加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存、补充、更新、轮换、调运等管理机制,实行物资储备信息动态化管理。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推进电磁辐射水平和污染现状调查,强化涉源单位的监督管理,规范医院、广电通讯、输变电等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持续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及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三废”安全管理。

(三)发展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1.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建设“3+1”现代工业体系。大力实施工业强区行动,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汽配产业为主体的“3+1”现代工业体系。加强产业链优化升级,成链发展重点产业,推动高端要素和优势资源向园区集中集聚,成块打造重点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和核心配套项目,提升产业链水平。

建设“1+3+N”现代农业体系。依托李家镇、双桥镇、共兴镇粮油产业基础,建设“生态、智慧、高效”优质粮油主产区;按照田园西线、产业中线和沿江东线,打造“三条都市农业精品线”;以川渝柑桔种业现代农业园区、渔溪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为带动,立足“晚熟柑桔”“雨田藤椒”“优质稻米”“天府花生”“有机蔬菜”等特色产品,建设N个特色农业园区。

发展壮大“4+5”现代服务业体系。围绕“主城功能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教育服务、现代金融四大服务业支柱产业,培育提升健康产业、科技信息、人力资源、商务服务、社区服务五大成长型产业。推进先进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模范区,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持续深化“互联网+”人力资源行动

2.做强优势工业

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依托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电子信息设备和专用特种装备产业;依托临江新区(顺庆片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双核驱动,多点发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主动对接成渝双核产业配套体系,加快电子元器件、5G通讯器材、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建设成渝国家大数据中心枢纽和川东北大数据中心,建成西部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做优新型材料产业,以四川鑫达、四川泰鑫实业为引领做强高分子复合材料、3D打印材料等先进基础材料,探索打造新型材料特色产业链条。

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成渝汽车产业,以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零部件发展为核心,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引进中高端新能源、智能汽车整车项目,构建“配套促整车”的汽车汽配产业新格局。依托粮食和柑橘等农作物生产,发展粮食、水果等精深加工业,研发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时尚饮品、文创饮品等多元新产品,壮大食品饮料产业发展规模。推进综合性蚕桑基地建设,推动蚕桑养殖工厂化,持续强化丝纺原材料优势地位,积极对接广州、深圳、香港等大湾区城市,联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协同发展,强化“顺庆纺织”区域品牌优势。

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建设顺庆节能环保产业园和南充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鼓励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等项目建设,构建节能环保产业生态链。聚焦研发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机、高效照明设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节能监测仪器和环保材料与药剂等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产品),培育一批节能环保企业,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促进全区节能环保产业联动发展。

提升工业绿色发展质量。严格控制新(改、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探索建立园区项目准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定规范。全面推进建材、有色金属、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工业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和“一行一策”绿色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建设园区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或集中工艺设施,有机衔接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推进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打造“绿色园区”。

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深入实施“气化全川、电能替代、清洁替代”工程,有序推进天然气输配管网和储气设施建设,鼓励能源、建材、水泥、砖瓦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有序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改善。以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四川南充康达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等高耗水企业为重点,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和再生水回用改造。以四川日上金属工业有限公司、四川川北凉粉食品有限公司、南充市康新铝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试点,探索推进工业“三废”高效循环利用。

3.做亮特色农业

提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李家、双桥、共兴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多个粮油发展基地,建设12万亩国家Ⅱ级米优质稻、优质油菜、优质玉米等优质粮油产业带。围绕李子、梨、葡萄、猕猴桃、草莓、晚熟柑桔等特色水果,打造市县级优质水果产业园区集群,建设6万亩特色经果种植基地。以渔溪、搬罾、金台为主建设特色蔬菜产业基地3万亩,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城郊商品蔬菜保障基地,在金台、芦溪建立食用菌产业基地。以华凤、新复等乡镇街道为重点,建设特色、观赏和药用花卉林木示范基地2万亩,发展壮大珍稀林木产业。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科学编制并有效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持续开展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改良土壤7905亩,新建蓄水池57口,整治山坪塘25座,新建渠系77.31公里,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达22万亩以上。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行动,到2025年,建成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30个。

提升农业生产绿色化水平。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强农膜回收利用,农田地膜减量替代。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销体系,提升现有秸秆处理企业的处理能力。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以李家镇、双桥镇、渔溪镇等为重点加强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加强水产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推动“三品一标”6农产品品牌认证,到2025年,力争全区申报认证有机农产品10个、0.2万亩。

推进“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开展“六大农文商旅融合示范行动”。加强“农业+互联网”融合,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开展一批数字田园、数字果园、数字加工业高标准示范建设。创新发展“市场+直播带货”,开展区长、镇长、村长、组长、场(厂)长“五长”直播及原产地、新农人、达人直播等全域直播营销带货,打造“体验+社交+电商”闭环,建设直播电商强区。

4.做美都市休闲旅游业

构建“一核两翼一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依托顺庆区自然资源、文化、产业等空间布局,围绕“康养+”“文化+”,构建以都市旅游发展为核心,以田园西河休闲体验区、印象嘉陵江生态度假区为两翼,城郊乡村文化体验区协同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大力实施文旅新城建设行动,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打造1-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5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打造特色都市旅游精品。依托“拥江新城·大学城文创度假园”“绸城记忆·丝绸文创度假园”“嘉陵右岸·农耕文创度假园”三大度假园和搬罾、凤仪、渔溪三大渡口,打造印象嘉陵生态旅游名片。加强万卷楼景区和开汉楼景区改造提升,丰富西巷实景演出、三国文化节、三国国际灯会等文化活动,打造三国文化旅游名片。建设舞凤街道、荆溪街道、搬罾街道、渔溪镇等沿江30公里长的红色旅游文化传承带。以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耕文化乡村为主线,开发有机乡村慢生活示范带,到2025年创建103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主要旅游集散地、旅游城镇、旅游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厕所建设和改造。加强景区节能和资源节约利用。鼓励景区采用节能照明设施,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建设因景制宜、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生态型环境基础设施,增强景区环境基础设施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和特色性。搭建顺庆区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英营销平台、智慧服务平台和智慧管理平台。

5.提升现代服务业

做优传统服务业。加强现代商贸业发展,大力实施“主城商圈振兴行动”,实施城区老旧商圈创新升级和新兴商圈扩容提质,建成8个百亿级城市商圈。做优1227夜市、南充不夜城、泰和青年城城市“夜三角”,培育“夜游嘉陵江”等夜间经济,大力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引领川东北消费市场,巩固“商贸十强县”地位。培育教育服务业,以大学城为主要承载区,完善产教融合建设发展机制,加快打造区域产教融合示范中心。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持续做大做强四川天府银行总部经济,借力南充中央商务区等总部基地平台优势,建设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培育成长型产业。围绕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养老金融、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等,构建体系完整、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健康服务业体系。依托“天府科技云”等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科技战略研究、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管理咨询等科技咨询服务。加快建设运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成渝沪(南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区域总部,打造川东北人力资源经济总部园区。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创新办展模式,利用“互联网+会展”,打造体验型、数字型、绿色型会展。

(四)构建舒适宜居的生态生活体系

1.打造嘉陵江高品质宜居新城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以I型大城市建设目标为引领,科学处理老城、新城的关系,加强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打造精致秀雅中心城区,推进临江新区(顺庆片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强化北部新城中央商务服务功能,推进城市功能由中心城区向临江新区(顺庆片区)和北部新城疏解,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整体协调、运行高效的城市新格局。依托嘉陵江、西山、北湖等自然资源,充分融入人文历史、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强特色风貌传承和现代城市设计,合理控制建筑体量、高度和规模,建设嘉陵江畔山水田园城市示范区。

建设多层级城市公园体系。坚持公园城市理念,依托现状山林、水系资源,统筹城市生态空间布局,打造多层级的公园体系。依托西山、狮子山、老君山等自然山野,建设生态郊野公园。依托嘉陵江生态廊道、北湖、高铁站等自然资源和大型建筑,建设市级城市公园。依托南充港、原南充炼油厂等人文资源和潆溪河、芦溪河等自然资源,建设片区级休闲公园。按照社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合理布置服务半径为300-500米的社区级活动公园。以城区道路交叉口、拆违区、废弃地、边角地带、老旧社区等重点,建设一批“邮票绿地”。到2025年,力争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

推进低碳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基础设施绿色赋能作用,以临江新区建设为示范,推动低碳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枢纽及交通标志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构建城市能源系统智能化运营体系,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及综合用能效率。依托GIS系统和智慧管网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排水管网智能化管控。推广城市绿色低碳运营模式,整合智慧公安、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平台,建设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构建多功能数字化平台,逐步形成智慧顺庆大脑。

打造宁静宜居环境。严格落实《南充市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要求,加强工业领域、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以西华路和滨江大道等主干道为重点,推进交通干线噪声治理。加强施工噪音监管,规范建设项目工程夜间施工作业,鼓励应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技术。严控商业服务噪声影响,对1227夜市、南充不夜城等重点区域加强噪声污染监督管控,营造宁静祥和的人居环境。

2.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建设美丽特色乡村。深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加强川北民居风貌打造,引导乡村开展“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房前经果园”改造,推动旧村落提档升级。加大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保护力度,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充分挖掘乡村的特点和差异性,分类打造西充河沿线乡村农旅精品村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1个,传统特色村10个。力争到2025年,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科学推进村庄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村边荒山、荒地、荒滩和环村路,有序推进环村林建设,开展庭院、隙地绿化和村边道路、沟渠、坑塘绿化。积极推动乡村美化,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加强私植乱种、乱堆乱放等问题清理整治,加快废弃场所的整治、复绿。全面推进村庄亮化,以主要村道两侧、文化广场、村民中心等重要场所为重点,合理安装照明设施,鼓励优先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加强日常维护管理。

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强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加快推进永丰水库、永丰自来水水厂建设工程,提标升级现有城乡自来水厂,因地制宜建设小型供水工程。以双桥镇、李家镇等集中供水站为重点,开展乡镇饮用水水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水质净化、消毒等措施。实施集镇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对相对集中的村民聚居点实施供水管网延伸。规划期内,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保持100%

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立完善农村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探索推广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或个人成立农村厕所管护服务站。加强“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推进农村厕所规范升级,优先建设提升一批符合标准、规范合格的农村户厕示范村。以双桥镇龙归寺村、搬罾街道小河坝村等村镇为重点,加快推动农村户厕粪污管网、粪污池等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建设,确保示范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3.强化城乡绿色基础建设

扎实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以高铁站片区、北部新城、大学城片区等区域为重点,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实施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行动,规划期内全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85%以上。重点实施16个乡镇场镇污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排水管网约44千米、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3座等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场镇污水应收尽收。加强村镇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采用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单村建设或集中转运等方式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到2025年,7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加快高新产业园区、大学城片区、荆溪片区、搬罾片区、李家镇等重点区域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持续加强城乡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以舞凤街道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面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推广村民初次分类加保洁员二次分拣的“二次四分法”模式,适时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纳入城镇分类收运体系。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倡导建筑绿色低碳设计理念,推广绿色建材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应用,鼓励使用装配式建筑等新型绿色建造方式。推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建成星级绿色建筑。加强城镇老旧小区、老旧街区等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综合运用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理念。规划期内,全区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保持70%以上。

推进城际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紧密围绕成都、重庆及周边市“1小时”、市域“半小时”交通圈建设目标,打造“四轨两站六高五快一航道”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公转铁、公转水”7。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汉巴南铁路、成达万高铁建设,共同争取南广城际铁路。以南充港为重点,推进嘉陵江绿色航道建设,强化南充港与广安港、重庆果园港联动协作。

4.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倡导绿色消费。倡导文明用餐,深入推进“光盘行动”,鼓励消费绿色食品,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建立健全食堂用餐管理制度。大幅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动可降解替代产品应用,加强废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广可循环绿色包装应用。推动建立绿色商场、绿色超市、绿色农贸市场等绿色流通主体,支持商场、超市、市场通过设置绿色产品专区、突出绿色产品标识、定期推介绿色产品等手段,引导消费者优先选购绿色产品。

全面推行绿色办公。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为重点,加强政府公务汽车节油,抓好空调、照明、电梯等设备节电,持续推行“无纸化办公”,打造绿色生活模范机关。持续强化政府绿色产品采购力度,推动将绿色产品全部纳入政府采购品目清单,定期对政府采购品目清单进行适时调整。规划期内,政府绿色采购比例稳定达到80%以上。

持续推进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提高绿色交通分担率。协同推进公交与城市绿道、自行车道、人行步道等城市慢行设施有效衔接,在嘉陵江、西充河等沿岸合理布局骑行道、慢行道,科学投放共享单车,鼓励公众绿色出行,积极配合南充市创建“国家绿色出行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加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船舶,提高轮渡船、旅游船、港作船舶等使用新能源比例。

(五)构建富有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1.加强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深挖多元文化生态内涵。开展生态文化资源普查,分级分类进行生态文化遗产信息化采集,建立生态文化资源台账。分类别串联各类生态文化资源,挖掘嘉陵江自然山水中的生态文化,以及蕴藏在红色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丝绸文化、码头文化中的生态内涵,对西山风景区、张澜纪念馆、罗瑞卿纪念馆、川北行署、南充奎阁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生态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修缮。以顺庆美食文化节、非遗文化节、文化旅游节、三国之源·歌舞顺庆等节庆活动为契机,推出生态文化产品,建设集绿色设计、绿色制作、绿色物流、绿色销售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商品产业链”,打造顺庆生态文化品牌。

加强生态文化遗产与生态文化原生地一体保护。充分发掘和保护四方寨古寨、回龙厂古驿站、古驿道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在具有历史传承和科学价值的生态文化原生地,探索打造生态文化博物馆,由当地民众自主管理和保护,使其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一体保护。

加强生态文化创新发展。成立顺庆文艺创作中心,鼓励专业文化队伍、民间艺术团体及高校师生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题材,通过木偶戏、皮影戏、曲艺、快板、歌舞等形式,创作一批特色生态文化艺术精品。力争每年举办一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摄影、绘画、影视、动漫、征文等文艺创作展演及作品评选大赛,繁荣生态文艺创作。实施生态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发展数字创意、智慧广电、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绿色印刷等新兴生态文化传播方式。探索建设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培育生态文化艺术品市场。

2.推进生态文化载体建设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文化服务、数字文化“三大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建设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向村镇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打造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路文化圈”。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阵地建设管理,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模式。

发挥旅游设施载体作用。依托张澜纪念馆、罗瑞卿纪念馆、西山万卷楼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植入生态文化,形成涵盖生态研学活动、生态文化体验、生态文化展陈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打造“红+绿”模式的红色生态文化圈。依托气象生态公园、西山动物园、崇仙境森林公园等,完善生态体验步道、观鸟步道、登山健身步道等多功能步道设施,鼓励开展亲子活动、露营活动等多种形式自然研学教育。在重要旅游景点、交通要道及公交站点,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广告牌或展板。在消费量大的购物袋、旅游景点门票上打印生态文化宣传标语。

3.生态文化宣教体系

加强党政机关生态文明教育。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学习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和计划,积极与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办生态文明专题研修班。组织领导干部到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和经验交流,采取环保讲堂、实战演练、技能比武等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加大上挂下派、横向交流力度。规划期间,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稳定达到100%

加强校园生态文明教育。积极落实《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要求,结合课堂讲授、专家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组织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演讲、征文、绘画、环保手工制作等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四川“美境行动”,支持师生深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开展义务植树、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组织师生参观环境监测站、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等环保公共设施。积极开展绿色生态校园建设,鼓励在校园设立生态文明知识宣传栏,引导学校合理规划各类公共绿地和绿植搭配,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清洁化水平。

加强基层生态文明教育。依托“百姓大讲堂”“百姓小茶馆”等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实操游戏、节水节电大比拼等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依托农家书屋、农民夜校开展生态文明学习教育,推进绿色环保电影播放、生态环保专题文艺演出等生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争创文明村镇、文明户等活动鼓励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定期组织企业法人、环保负责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培训会,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及时曝光反面案例和突出企业污染问题。

4.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在顺庆区人民政府网站“阳光政务”栏,征求公众对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旅游景区、客运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地区设置意见薄,结合入户调查、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等调查形式,了解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态度、看法和相关诉求。鼓励公众监督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拓宽投诉举报平台渠道。抓好环保信访整改,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建设项目决策机制,对重大建设项目,在立项、环评和验收阶段均邀请群众代表参与,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重大决策,在制定、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进行社会听证。

(六)建立健全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1.完善生态环境全过程监管制度

落实源头预防制度。探索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制度,按照省、市相关工作部署有序推进顺庆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深入推行河长制,加强河长制“一张图”数据库建设,完善规模以下河库基础信息入库工作。全面实行林长制,加快制定并实施顺庆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推行规划环评清单式管理,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深入实施环评预审制度,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编制报告表项目的环评管理。

完善过程控制制度。深入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持续做好新增固定污染源发证登记工作,强化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工作,全面实现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常态化监管。强化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对全区污水处理厂、汽车零部件、砖瓦、汽修、机车燃油等74家排污单位开展排污许可专项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南充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和工作机制,依据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推进环境信用在企业信贷、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发放、日常监督执法等事项中的应用。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落实完善环境质量公报、污染物减排结果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公告等新闻发布和重大环境信息披露,规划期内环境信息公开率保持100%

建立后果奖惩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任务及指标完成情况等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评价考核体系,规划期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不低于20%。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全面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赔偿责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推进《四川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施,对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个人或单位给予公开表扬或授予荣誉称号。

2.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持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南充市顺庆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系统、“一江四河”跨区域断面自动监测站、城乡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站等建设。探索在中心城区建设大气网格化微站,配置便携式颗粒物污染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监测设备,持续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功能区声环境自动监测点位建设。加快搭建南充市顺庆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水气土协同预警平台,强化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逐步建立统筹固定源、移动源、面源的污染源监测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8环境监管模式,完善乡镇(街道)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领域专项执法。全面推进移动执法系统升级改造,逐步将重点排污单位和排污许可证持证单位全面纳入移动执法系统。加强环境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监督管理能力,积极运用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

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智慧生态环保建设,进一步加强大数据、5G、云计算等在污染防治、执法监管、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信息能力建设,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系统,将全区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排污单位纳入在线监测并实现集中联网。持续完善“厂网河湖一体运营维护及职能化管理”一体化监管平台功能,建立完善智慧排水系统,全面实现对全区排水系统的监控、调度、预警、内涝防治、管网修复处置等。探索运用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映投诉。

3.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健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体系。探索建立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强化第三方治理企业监管,健全第三方运营服务标准、管理规范、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引导第三方治理市场规范发展。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大力推动环境服务业发展,探索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鼓励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聘请第三方专业环保服务公司作为“环保管家”。

探索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深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积极配合南充市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实施嘉陵江流域协同治理、合作共建、利益补偿等机制,联合推进沿江护岸林建设、森林植被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项目。落实嘉陵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积极配合南充市推动签署《嘉陵江流域保护公约》,探索开展项目合作、园区共建等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合作。

4.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顺庆路径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顺庆区生态产品调查评价,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清单,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评价和核算体系研究。深化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持续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付。

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度挖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从生态附加值溢价、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品开发等维度,通过“品牌塑造”“数字赋能”“文化铸魂”等两山转化模式,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的有效融合,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

四、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

(一)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

规划共从6方面设置重大工程31项,预计总投资65.74亿元。其中,生态制度建设方面规划重大项目1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规划重大项目5项、环境治理改善和能力提升方面规划重大项目6项,人居环境改善和绿色生活方面规划重大项目10项,生态产业绿色发展方面规划重大项目6项,生态文化弘扬传承方面规划重大项目3项。

1南充市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重大工程分布图

3 南充市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重大工程表

序号

领域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年限

预估投资(元)

牵头单位

1

生态制度建设

党员、干部、人才培训(人才交流)项目

加强组织干部人才培训提能,计划举办干部人才生态文明培训班。

2021-2025

100

顺庆区组织部、南充市顺庆生态环境局

2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嘉陵江顺庆段绿色生态走廊建设项目

新造林600亩,森林质量提升5000亩。

2021-2025

50000

顺庆区自然资源和

3

西河沿线生态绿网建设项目

开展西充河沿岸的绿化治理,建设沿河绿化景观带239794m?,沿河青石板步行道12000㎡。亲水平台、景观小品5处。景区整体绿化590000 m?

2021-2025

10000

顺庆区文广旅游局

4

潆溪河、芦溪河河体治理项目

疏汲河床,清除底泥,建立完备的排灌系统,堤防上设置溢洪堰,并配套慢行道,绿化等附属设施。

2023

6000

南充市顺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5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项目

查清全区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地点、范围、面积、危害程度、传播途径等基本情况;结合地理数据网络化,明晰重点外来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并采集制作标本、样品、照片、影音(陆生脊椎动物)等实物资料;总结分析基础调查数据,分析研判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机制和入侵趋势,制定风险分级区划,提出预防治理策略,最终形成技术报告

2022-2023

30

顺庆区自然资源和

6

渔业增殖放流

渔业增殖放流:每年在嘉陵江顺庆段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放流花白鲢、倒刺鲃等鱼苗30万尾以上。

2021-2030

50

顺庆区农业农村局

7

环境质量改善和能力提升

全区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系统

将全区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排污单位纳入在线监测并实现集中联网,建立“一江四河”跨区域断面自动监测站和城乡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站并联网,实现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联网,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系统。

2021-2025

10000

南充市顺庆生态环境局

8

西充河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项目

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建设人工湿地38000平方米,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3处,视频监控系统5套,开展河道清淤工作。

2024-2028

700

南充市顺庆生态环境局

9

潆溪河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项目

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隔离防护措施,建设绿篱隔离带16000平方米,标志标牌22个,建设人工湿地31280平方米,生态护岸工程3000米;开展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建设水生生物栖息地300平方米,生态浮岛7500平方米,新建水源涵养林3227平方米,生态缓冲带19000米。

2025-2030

9900

南充市顺庆生态环境局

10

南充市顺庆区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

双桥、芦溪猫儿沟、西充河流域系统治理工程,综合治理4.82公里,其中新建防洪堤1.86公里,新建护岸1.41公里,清淤疏浚4.82公里。

2022-2025

2700

顺庆区水务局

11

顺庆区嘉陵江生活污水污泥处置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日处置量达到500/天脱水污泥(80%含水率)的生活污水污泥处理厂1座,主要包括原料棚、堆废车间、成品棚、综合楼、配电室、除臭滤池等。

2021-2025

35000

南充市顺庆生态环境局

12

顺庆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日处置量达到120/天脱水污泥(80%含水率)的污泥焚烧中心,用于顺庆区辖区内的39个污水处理厂(站)的剩余污泥焚烧处理。

2021-2025

5000

南充市顺庆生态环境局

13

人居环境改善和绿色生活

城北公园扩建、周边道路体系建设及电力迁改项目

对现有城北公园建成区(约200亩)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完善车行道、登山步道、游步道等道路体系,配建儿童游乐场地、体育休闲运动场地、停车场、管理用房等功能性设施,营造特色亚热带植物景观群落,改扩建后公园占地面积约1000亩。

2022-2024

13600

顺庆区城乡建设局

14

南充临江新区公园建设项目

新建临江新区临江湿地公园,占地面积50亩,打造湿地景观、白鹭栖息地、湿地鸟类知识展览馆及附属设施。建骑行道宽1.5米、长30公里、步行道宽1.2米、长20公里。

2022-2024

20000

南充市顺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5

通村通组路畅通工程

新建通组路约250公里,对达到设计年限且路面技术状况较差的村道公路实施改造,优先实施撤并建制村涉及道路。

2021-2025

30000

顺庆区交通运输局

16

乡镇垃圾处理站

新建垃圾综合处理站约10000平方米。

2021-2025

20000

各乡镇

17

乡镇场镇污水管网改造工程

完成16个乡镇场镇(其中共兴场镇纳入黑臭水体项目)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共计新建排水管网约44千米、提升泵站5座、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3座,基本实现场镇污水应收尽收。

2021-2022

6300

顺庆区城乡建设局

18

石油西路以北片区“三无小区”支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项目

对石油西路以北片区21个“三无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包括新建排水管网17公里,新建雨水立管9.6公里,新建及修复化粪池20个,并对既有管网错接混接破损遗漏进行修复清疏,对施工后的人行道、车行道、绿化等进行修复等。

2022

6900

顺庆区城乡建设局

19

南充市顺庆区永丰水库建设项目

在顺庆区芦溪镇修建总库容为1594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包括水库枢纽及配套输水管网等工程。

2020-2022

81500

顺庆区水务局

20

农村供水管网建设

农村供水安装

2021-2025

30000

各乡镇

21

城乡公交一体化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新(改)建搬罾、新复、顺河、渔溪等4个城乡综合枢纽站,新建及维修改善港湾站150个、招呼站150个。新增采购新能源公交车20台。

2021-2025

5600

顺庆区交通运输局

22

立体停车库建设项目和电动汽车充电桩

电动汽车充电桩,预计建设600个充电末端;计划建设立体停车库10座,预计建设5000个车位。

2021-2025

120000

南充市顺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3

生态产业绿色发展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招引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实现全区秸秆综合利用

2021-2025

1000

顺庆区农业农村局

24

高标准农田建设

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地力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

2021-2025

21000

顺庆区农业农村局

25

特色六大集镇培育工程

疏解主城功能,立足乡镇实际,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创造条件,将芦溪镇打造为小食品加工小镇、共兴镇打造为工业小镇、金台镇打造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小镇,渔溪镇打造为文化旅游小镇、双桥镇打造为现代农业小镇、新复乡打造为乡村旅游特色乡。

2021-2025

100000

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26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本项目拟在2023年前建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优势柑桔种业基地,柑桔种业园区总规模达4221亩(分成核心区(2035亩)和拓展区(2186亩)两期建设)。

2021-2022

50000

顺庆区农业农村局

27

小麦化肥利用率试验项目

拟在同仁乡青木桥村6组开展多点对比重复田间试验,设置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及无肥区,摸清小麦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状况,为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测算提供科学依据。

2022-2023

4

顺庆区农业农村局

28

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29家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治理农田面积2万亩,建成种养循环示范区2万亩。

2021-2023

10000

顺庆区农业农村局

29

生态文化弘扬传承

三国文化品牌、滨江景观长廊演出、实景剧目创作、传统文化活动系列文旅活动

优化提升滨江文化景观长廊,展示嘉陵江文化的魅力,开展滨江景观长廊音乐艺术常态化演出。创编一台高水平实景剧目,将顺庆城市内涵和自然山水浓缩成以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持续开展南充文庙祭孔大典、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化活动,探索开展府署乡射礼等文旅活动。

2021

2000

顺庆区文广旅游局

30

现代化图书馆、画廊建设项目

充分利用城区零星国有土地进行综合开发打造,新建现代化小型图书馆、画廊等,打造本土城市会客厅。

2021-2025

10000

顺庆区文广旅游局

31

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满意度和参与度调查

规划期限内(2022-2030年),每年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公众对生态环境建设各个领域的满意度,以及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创建活动、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2022-2030

50

顺庆区统计局

合计

657434


(二)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筑牢自然生态本底。本规划设置了嘉陵江顺庆段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西河沿线生态绿网建设等项目,可有效推进生态斑块、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建设,提升森林覆盖率。潆溪河、芦溪河河体治理项目,以及南充市顺庆区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可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河流保护。渔业增殖放流项目,有利于保护嘉陵江顺庆段水产种质资源。通过对森林、河流等自然要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有利于顺庆区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提升城市生态产品供给。本规划设置了城北公园扩建、南充临江新区公园建设等项目,可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合理布置绿地,建立形成不同服务半径的绿地系统,使市民能够就近享有良好的绿化环境及室外活动空间,更好的发挥城市生态绿地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降低生产生活活动污染。本规划设置了顺庆区嘉陵江生活污水污泥处置中心建设、顺庆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中心、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乡镇场镇污水管网改造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利于提升全区污染处置能力,降低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保障全区环境健康。

2.经济效益

降低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成本。本规划设置了秸秆综合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推动产业绿色高效发展的项目,可有效降低生产活动的污染排放量,提升水、能源以及各类投入品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品生产所需的成本,减少后续环境改善所需的污染治理成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提升产业利润空间。本规划设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及三国文化品牌、滨江景观长廊演出系列文旅活动等项目,可有效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产业转型发展,通过增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方式,推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

保障公众环境健康需求。本规划通过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类项目,以及环境质量改善和能力提升类项目可进一步改善顺庆区生态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本规划通过设置人居环境改善和绿色生活类项目,可有效提升全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提升区域公共交通出行便捷度,有效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指挥长,相关领导为副指挥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创建办公室于南充市生态环境局,指挥部负责统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部门权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推进机制,各相关部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规划内容,结合本部门工作,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具体措施,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考核评估

紧密结合《南充市顺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近期和远期的阶段工作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计划,详细部署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建立跟踪与评价制度,对工作过程、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的完成情况、重点支撑项目进展等进行及时跟踪,对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的成效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强化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作为各级政府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资金保障

将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将其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到上级有关建设规划。充分利用中央、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积极申报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相关专项资金。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价格等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顺庆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

(四)加大科技支撑

促进环境科学技术创新,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物资源化、生态产业等方面,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淘汰各类落后技术。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用”综合创新机制,鼓励企业与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强化环境科学技术产学研协同攻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本地品牌和行业标准化建设,优化市场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

(五)强化人才保障

积极对接“嘉陵江英才工程”“果城·菁英人才计划”,搭建生态环保人才发展平台,加大对生态环保领域高层次科创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在成渝地区人才引进上取得突破。拓展建立“学校+企业+政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归雁计划”,吸引顺庆区籍在外生态环保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立俱乐部、论坛等形式的沟通平台,营造有利于环保产业人才交流讨论的环境。

(六)推进区域合作

深入落实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和南充“一主一副、区域协同”战略部署,注重加强同嘉陵区、高坪区等毗邻区县的合作,推动“顺高嘉同城化”,对接“南西蓬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继续巩固与重庆渝北区、成都高新区的友好区县关系,拓展与省内省外其他区县的友好合作,不断引进并吸收先进理念、治理技术、管理模式和有益经验。

1.“两中心两地定位指,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战略定位。

2.六必须、六不准指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六个必须,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以及六个不准,.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

3.一河(湖)一策指以整条河流或河段以及整个湖泊为单位,制定结合实际的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方案

4.“一口一策”:指在这个专项工作中,对每个入河排污口制定结合实际的管理措施。

5.四旁四边四创指以农村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简称“四旁”)和道路河流两边、单位(居民小区)周边、城镇周边、景区周边(简称“四边”)为绿化重点,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简称“四创”)的国土绿化提升行动

6.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7.公转铁、公转水即调整运输量从公路向铁路、水路转移

8.“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3020061  

ICP备案:蜀ICP备09019945号-1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蜀ICP备09019945号-1

网站标识码:5113020061

川公安网备51130202000194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